發新話題
打印

為推升GDP數字 房貸證券化恐釀中國經濟未爆彈

為推升GDP數字 房貸證券化恐釀中國經濟未爆彈

【鉅亨網編譯呂佩憶綜合外電】中國上週五宣佈降息,為逾2年來首見,顯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官方承認經濟出了問題。《雪梨晨鋒報》引述《華盛頓郵報》指出,在數年來累積愈來愈多的公共債務後,央行開始採取行動以振興經濟是合理的做法。但是,雖然週五降息的動作可望穩定經濟成長,此舉也引發金融界憂心,認為更寬鬆的信貸可能對全球經濟帶來另一波風險:抵押貸款。今年稍早,中國官方採取許多微妙的措施以穩定不體產業,並推升中國的GDP成長。中國官方放寬貸款政策,在上週調降一年期貸款利率至5.6%、一年期存款利率至2.75%前,中國人民銀行就已調降支付率和房貸利率,並鼓勵貸款者放寬核准借款人的條件。但如果抵押貸款證券化沒有伴隨著大膽的經濟現代化,那麼中國可能會創造另一波資產泡沫。LombardStreetResearch的分析師DianaChoyleva指出,擴大未經開發的抵押貸款市場不是壞事,但如果中國想靠家戶信貸來推升經濟、縮減金融改革的程度,那就不是什麼好事。雖然中國官方口頭上說要減少國營事業和影子銀行,以及容許較慢的經濟成長,但北京仍傾向讓今年的GDP數字盡可能達成其7.5%的目標。穆迪和標普都在觀察,再加上知名經濟學家桑默斯認為中國經濟可能很快降至4%成長率,中國官方開始尋求明顯的隱定方式:證券化。中國在2000年代中期的一些改革措施包括貸款證券化,從2005年開始試辦。3年後華爾街的崩盤,使得貸款與資產的結合,成為金融工具中最惹人厭的工具,中國的實驗也因此束之高閣。但從2012年開始,證券化不只起死回生,甚至是方興未艾。根據Choyleva的資料,今年1~9月發行的證券化工具達280億美元,相較於2005~2013年為160億美元。雖然大部分的證券化商品是汽車、公司和信用卡債,但是房貸證券化正在興起。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於7月發行7年來第一檔住宅抵押貸款的證券化工具,而金融市場還要求更多。這顯示官方欲以房市做為振興措施。這類資產的風險很大,其中之一就是有助於貸款者隱藏有問題的投資。如果華爾街的資訊透明度有問題,那麼深受中國政府保護的銀行業問題恐怕不會更小。此外,為避免重蹈南韓的覆轍,中國必須設法縮短貧富差距,也就是提升平均家戶占全球所得的比重,並降低已經過高的儲蓄率。雖然中國GDP已超越日本,但相較之下中國的家庭可支出所得占GDP比卻低得多。中國可以向南韓學習很多東西,包括南韓如何在達到人均所得1萬美元時,避免許多開發中國家都發生過的「中階所得陷阱」。習近平及其他官員重視國家成功的同時,也必須留心可能會發生的失敗。

TOP

發新話題